四川营山教育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-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

四川营山教育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发布日期:2023-12-04

来源网址:

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4日电(王爵  杨汉国)近日,2023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发布了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、世界银行、联合国粮农组织等7家机构联合评选的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,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乡村振兴局报送的《推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——四川省营山县组合拳推动教育减贫案例》榜上有名。

据了解,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旨在以案例为载体,推广分享各国减贫成功实践。活动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,共收到案例898篇,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。经7家机构共同评审,最终评选出了104个最佳案例,旨在为世界各国提供减贫模式和实施方案。

营山县是川陕革命老区县、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。近年来,该县聚焦“控辍保学、条件改善、学生资助、质量提升”目标,持续精准发力,创新实施“四个三”工作法,全县所有乡镇中心校全部达标,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。

三大机制有效控辍保学

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,扶智和治愚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。“为解决控辍保学这一关键问题,我们建立了‘三大机制’。”营山县教科体局局长何继东介绍,一是“五长五包”机制落实责任,创新实施县级领导联系包片、教科体局班子成员分片包校、乡(镇)长包村、校长包班、村委会主任包人的“五长五包”工作机制,层层分解责任、上下协同推进、同级双向联动,织密了控辍保学“县乡校村”四级防护网络。二是“三方对比”机制摸清底数。开展户籍系统、学籍系统、扶贫系统三方数据比对,建立起了8万余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和1.3万余名建档立卡学生2本台账。三是“双线联控”机制劝返学生。针对未上学适龄儿童和无故离校超一周的学生,创新推行政府和教育系统“双线联控”劝返机制,通过联合上门家访、联合邀请座谈、联合村组解难等方式依法劝返,并采取“一生一策、专人管护、定期回访”方式包管包教。

营山县双河中学学生赵某的父亲因病离世,家里负债无力偿还,母亲又长期卧病在床。由于担心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,赵某打算弃学。营山县普岭小学教师彭银湘是对口帮扶赵某的责任人。彭老师耐心地做好赵某的思想工作,并帮助其争取到各项助学政策,让赵某顺利迈进了大学校园。

三大工程关爱困难学子

困难家庭学生往往因为家庭原因,缺乏亲情关怀、情感激励和心理疏导。为此,营山县创新实施“三大工程”,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,坚定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信心。

实施困难学生关助工程。针对建档立卡困难学生,营山实施“123”关爱工作法,全县4000余名教职工与1.3万余名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,每周1次学习辅导,每月2次情感激励和心理疏导,每期3次家庭访问。与此同时,营山县建立健全集“免、奖、助、贷、补”为一体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,实现了各教育阶段、公(民)办学校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。营山持续完善全县学生政策资助体系,设立县级学生资助项目,保留实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、地方济困助学、“金秋助学”、残疾学生救助等助学项目,兜底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安心就学、顺利毕业。

实施留守学生援助工程。针对全县1.25万名留守学生,营山创新组建“童伴妈妈”“知心姐姐”等留守学生关爱队伍,与全县留守儿童开展“一对一”代理家长帮扶活动,推行“一周一电话、一月一见面、一季一反馈”工作模式。

实施残疾学生扶助工程。针对全县1300余名残疾学生,营山建立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、中度残疾儿童专班就读、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等3种“行走课堂”送教就学模式,确保了残疾学生也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

由该县教科体、财政、民政、乡村振兴等12个部门联合实施的“让梦想启航—金秋助学”活动,按照每位学生5000元的资助标准资助困难学生。2013年以来,已累计帮助5200名困难大学新生圆梦大学。

三大建设夯实教育基础

12月4日,在营山县老林小学看到,教学楼、宿舍楼、膳食中心等功能用房布局合理,图书室、阅览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舞蹈室、实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。校门外送孩子上学的学生家长陈女士高兴地说:“这里的学习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。”

据该校校长管小波介绍,老林小学原先坐落在场镇西头的半山腰上,由于受地理位置局限,学校功能用房不足,活动场地狭窄。为改善办学条件,县上对该校进行了整体搬迁,新校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,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,总投资约3000万元,完全能够满足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需要。

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、让学生实现就近上学,营山实施了“三大建设”,“标准化建设”提升校园品质。近年来,营山新(改、扩)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9.7万平方米,建设标准运动场3.6万平方米,新建留守儿童之家92个、乡村少年宫15个,实现乡乡有标准中心校。

“规模化建设”满足学位需求。为全面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,营山实施城区“五校三园”教育重点项目,增加优质学位实现就近上学,新增学位5000余个。

“信息化建设”促进资源共享。营山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和“三通两平台”建设,配置配齐计算机及云网络教室、录播教室、教学仪器设备及音体美器材,实施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,全县实现宽带网络“校校通”、优质资源“班班通”。

三大行动提升教育质量

优质教育是民心所向。为推动不同学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,切实提高薄弱学校、农村学校办学质量,营山创新推出了“三大行动”。

营山组织城区优质学校与山区学校签订互动发展联盟协议,开展名校传帮带行动,开设教学大课堂、联校班级,山区学校教师定期到优质学校培训。

营山开展“城区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、农村强校辐射片区薄弱学校、乡镇中心校辐射村小”的三级支教行动。按照“下一级学校缺哪项,上一级学校补哪项”的原则,营山选派专任教师(包括音乐、体育、美术、信息技术等课程)到农村学校和校点进行支教,实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有效转移利用。

依托公费师范生、特岗教师计划等政策,营山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补贴和生活补助,开展教师队伍“引优提质”行动;搭建学科工作室,组建名教师工作室,通过开展校长论坛、中小学校(园)长高级研修班等途径培训教师力量。同时,营山依托县级学科名师工作室,建立17个乡村教师学科工作室,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力度。

营山县希望初级中学校是该县教科体局直属学校,木顶小学是山区小学,从2018年起双方结成了帮扶对子,不仅每年都要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互动交流,同时希望初级中学还向木顶小学派出了支教老师。“希望初级中学的传帮带,为我们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”木顶小学校长李松林深有感触地说。

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教育、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,2019年,营山县成立教育振兴基金会,以“奖教奖学,扶贫济困”为宗旨,聚合社会力量,搭建爱心平台,奖励一流教师,奖励优秀学子。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捐资助学,党员干部积极跟进踊跃捐款,爱心企业、爱心组织、爱心人士鼎力支持无私奉献,形成了“齐心协力抓教育、苦干实干加压干”的捐资助学新格局。2022年,全县筹集爱心基金1800余万元,奖教奖学、助教助学970余万元。(完)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