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希望的种子 开幸福的花——东北师大定点帮扶的“高校答卷”-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

播希望的种子 开幸福的花——东北师大定点帮扶的“高校答卷”
来源:央广网

发布日期:2023-12-07

来源网址:

背景:2019年10月,东北师范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定点帮扶高校,对接吉林省通榆县,为其提供帮扶。在此后的3年里,东北师大秉持“校府联动、需求导向、精准施策、持续发展”的原则,精准对接通榆县的实际需求,把先进的理念、人才、技术、经验等落地到通榆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学校推动各类资金、项目、管理等要素向通榆县聚集,开启了东北师大对通榆的定点帮扶之路。

央广网长春12月7日消息(记者郭东隅)298公里,这是从长春到通榆的高速公路距离;2020年到2023年,这是东北师范大学担起“教育部定点帮扶高校”担子的3年;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这是通榆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,3年来跨越式发展之路。

3年的帮扶,究竟能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些什么?东北师范大学,交上了一份定点帮扶的“高校答卷”。

出题:

区县真正需要什么?

通榆,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,因干旱少雨,土地沙化、盐碱化,被称为“八百里瀚海”,曾是国家级贫困县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通榆县农业以初级产品为主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不足,教育质量有待提升,基层治理较为薄弱,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较大距离。

在确定通榆为帮扶地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东北师大没动“一砖一瓦”,而是反复研究、论证、谋划,不搞“拍脑袋”决策,坚持科学规划先行,锚定从攻贫脱坚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。正如东北师范大学校长、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海阳所说: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,必须以问题导向、系统思维、科学方法开展深入调查,摸清情况,做到问题明、思路清,才能确保有限的资源精准运用到关键点位,真正发挥作用。”

相比传统的“输血”模式,通榆县真正需要的是激活县域“造血”功能,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为此,学校围绕通榆县的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情况,连续开展现场调研、专题研讨,倾听一线声音,邀请专家“把脉”,寻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、根本需要、长远需要。研判发现,通过高质量基础教育提升人口素质,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量,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补齐发展短板、放大产业优势,通过业务培训、文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、打造一支“留得住”“带不走”的人才队伍,是通榆乡村走向脱贫、走向振兴的必由之路。一句话,通榆真正需要的是破解桎梏,强化内驱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智”。

解题:

3年,高校能为区县做些什么?

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,过河就是一句空话。定点帮扶不但要提出任务,更要有完成任务的思路办法。

三年来,东北师范大学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,立足通榆县发展短板和需求,直接对接学校优势资源,落实落地帮扶项目,以“绣花”功夫做好“精准”文章,逐步确立了“1 4 n”的定点帮扶工作模式。

“1”即形成全校上下“一盘棋”的扶贫工作格局,将定点帮扶工作作为积极落实国家战略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阵地,成立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,加强顶层设计,建立工作机制,统筹全校上下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。“4”即为教育扶贫、科技扶贫、产业扶贫、文化扶贫等具有“师范品牌”的高校特色扶贫路径。教育扶贫充分发挥学校全学段、全学科、全辐射的教育资源优势,以智力帮扶助推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;科技扶贫重点发挥学校的科技、人才优势,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,以科技赋能拓宽通榆农民的致富路;产业扶贫借助校友的资源优势,通过助农直播活动、引进企业落户等方式,推动吉林省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;文化扶贫强调要发挥学校文化、艺术等特色学科专业优势,深入挖掘通榆县地域文化资源、开展专题研究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,激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、创造性。“n”是指选派到通榆县工作的挂职干部,通过深入调研走访,帮助地方企业、村民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,在资金、产业、技能培训、地方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精准帮扶,将“滴灌”措施落实到地方所需的方方面面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
交卷:

踏踏实实做事,定点帮扶才能取得实效。

效果如何,数字可以说话。

看教育。东北师范大学与通榆县合建“大学-地方政府-中小学校”u-g-s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,开展系列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。2020年以来,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6场,通榆县458名中小学教师先后到东北师大附校跟岗学习、观摩体验、教研交流,受益教师万余人次,受益学生多达2万人次。与通榆县第一中学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,与通榆县第四幼儿园建立了学前教育对口帮扶业务指导基地。实施“青春通榆行”“厚普行动”“强志计划”等教育帮扶活动,线上线下相结合为通榆基础教育学生提供各类优质课程。协助通榆县中小学引进多名东师优秀硕博毕业生,优化通榆县基础教育师资结构。总之,立足师范学校全学段、全学科、全辐射的优质教育资源,构建形成多维立体的教育帮扶格局,有效促进通榆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看科创。2020年以来,东北师范大学累计专门集中督导指导6次,定点帮扶考察调研137人次,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4458名,技术人员(教师、医生、农业科技人才等)15186名;依托生物学、生态学领域研究成果和科研平台,推进实施4个科技帮扶项目,即盐碱地种植水稻试验项目、东北地区食用豆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设项目、种植小冰麦助力乡村振兴项目、种植紫花苜蓿助力乡村振兴项目,小冰麦-燕麦草、小冰麦-大白菜的复种模式在通榆县盐碱区域的推广项目,既增加了农民收入、又改良盐碱化耕地,取得显著的经济、社会和生态价值。

看产业。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校友单位举办助农直播活动,商品交易总额372万元;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近2000万元,先后引进4家校友企业落户通榆,累计注册资金910万元。推进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机合作社力量,为绿色养殖场购置鸡雏3000只,提供资金援助20万元,为东关村富强合作社购买农机设备投入资金30万;用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投资专项款200万元;组织留守妇女参加手工制作产业培训240人次;通过开展技术培训,打通销售渠道,县域庭院经济种植辣椒面积已达92406平方米,庭院入股合作社达59户。

看公共服务。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2128.739万元;在挂职干部积极争取下,先后获批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项目,获得资金资助720万元;牵头招引壹基金会,为通榆县团结乡学校扩建学生食堂捐资157万元;招引国吉控股集团,为通榆县的16所学校捐赠空气净化器160台,总价值136万元;向通榆县教育局捐赠信息化设备价值43.306万元。2023年,学校还计划资助通榆县6所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,预计金额180万元;为通榆县重点学校捐赠智慧教室设备5.6万元。目前,由援派干部牵头申报,关于通榆县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项目获吉林省教育厅审批通过。

飞鸟翔集,东风势起。通榆县的振兴之路乘风而起。

育人育心,春色满园。东北师大为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现实经验的帮扶事业未完待续!


网站地图